会计魔方 会计魔方
网站首页 实操课程 视频课程 理论课程 职称考试 零基础入门 实时答疑 文档资讯 实用工具
当前位置:会计魔方 >  正文

中国经济现重大变化,与你密切相关

来源:会计魔方

  一个朋友去年在北京买了一套房,250万买的,现在已经涨到了500万。房还没盖好,钥匙还没到手,只过了半年价值就翻了番,这钱就像是凭空冒出来的一样。买房的最佳时机,错过损失百万!

  另一个朋友说,中国货币超发严重,央行疯狂开动印钞机,市面上的钱太多没处去,只能都往房子上跑,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

  又一个朋友说,货币超发是没错,可为啥一分都没落在我手里,工资两年不涨,公司利润不涨,去菜市场逛一圈,菜价也没见涨。央行印了这么多钱,合着一分都没落到老百姓手里!都让谁赚去了?!

  听大伙一说,我发现大家对央行有深深的误会。央行为了保障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费尽心思,最后却被吐槽任性妄为,让老百姓吃苦,实在委屈。

  其实,此前央行增发货币,都是被逼的。而且,今年初,央行已经认识到了之前的错误,在悄悄的收回货币了。(友情提示:这可是央行的一个大招,搞不懂这个,小心吃亏哦!)

  今天,小编特意邀请学经济学的钱小妹跟大家讲一讲,所谓的“货币超发”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以及央行最近的新动作对你钱袋子的影响。

  1. 央行到底印了多少钱,怎么计算?

  我们手里的钱有钱包里的现金,也有银行卡里的存款等,放到全社会上看,货币的层次就更丰富了,有个人的存款、企业的存款,还有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

  不论哪一类钱,都是央行发行出来的。

  央行为了统计市面上的货币供给量,将货币进行了以下划分:

  M0=流通中的现金,即流通于银行体系外的现钞;

  狭义货币M1=M0+企业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M2=M1+企业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其中,M1的流动性较高,反映着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M2不仅包括流动性较高的现钞和活期存款,还包括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因此M2但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

  2. 我国的钱是不是太多了?

  我国的货币有没有超发呢?我们可以看看M2和GDP的比较。

  从1990年到2016年,我国的GDP从1.8万亿增长到74万亿,增长了40倍,而M2则从1.5万亿增长到155万亿,增长了100倍。

  从2015年开始,M2已经是GDP的2倍!而美国的这个数字仅有0.67,日本是1.57,德国是0.83。

  我国的M2和GDP增速不同步,不论是纵向比较还是横向比较,都的确存在着货币超发的情况。

  3. 央行为什么印这么多钱?(阶段一)

  我小时候的梦想就是做个印钞工人,想象一下央行的印钞机昼夜不停,哗哗印钱,缺钱了就自己多印两张,简直壕无人性。

  但事实上,央行想印多少钱可不是任性决定的,否则岂不是早就买下全世界了?

  那么,货币创造的动力来自哪里呢?

  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外汇占款,一个是“土地银行”。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大量引进外资,扩大出口,外国人带来了投资,中国老百姓也赚到了老外的钱,中国一下子多了好多外汇。

  但是外币在国内是不能流通的,必须去银行兑换成人民币。这样,进入多少外币,央行就按汇率折算后多发行多少货币。

  一直持续到2008年,外汇占款都是央行发行货币的主要动力来源。这一阶段的货币发行规模比较合理可控,这种货币发行的“倒逼机制”成为我国经济腾飞的重要基础。

  4. 央行为什么印这么多钱?(阶段二)

  2008年,国际金融风暴导致我国出口增速大幅下滑,为了维持国内经济依旧保持中高速增长,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与此同时,造成了国内房地产业的大爆发。

  那么,房地产发展是如何创造货币的呢?

  我们拿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来举个例子。

  假设2008年,李达康刚刚当上京州市委书记,决定开发一片经济开发区来振兴当地经济。

  但是规划做好了,发现没钱征地,更没钱建设,于是他就找到了京州商业银行去贷款,进行有偿征地。

  把地征上来之后,达康书记把其中一部分用地通过土地“招拍挂”的制度出让给了开发商山水集团。

  山水集团拿到地之后要开发建房,钱也不够了,怎么办呢?老板高小琴以公司已有的土地作为抵押,也找到了京州商业银行去贷款盖房,等房子盖好了卖出去,就可以还钱了。

  房子一边建,售楼处一边开工售房,老百姓看中这片开发区的未来前景,都想买房,但是没钱,怎么办呢?买房的老百姓也去找京州商业银行贷款。

  这一轮下来,京州商业银行成了大赢家,放出去了大量的优质抵押贷款,赚取了大量贷款利息,财务账面一片大好。

  但是,京州商业银行的贷款总有放完的一天,怎么办呢?很简单,找央妈借。

  央妈一看京州商业银行的财务报表很好,预期收益很高,就是库存现金不够,于是开动了印钞机,印了100万现金存到了京州商业银行。

  但是央行提前有规定,无论商业银行收到多少存款,不能全部用于放贷,必须留存一定比例的资金,防止储户来取钱时没有现金兑现,这就叫“存款准备金率”。

  假设央妈规定的存款准备金率是20%,我们看看央妈给京州商业银行100万之后会发生什么:

  年轻人甲要在京州买房,找京州商业银行贷款,京州商业银行只有100万,按规定必须留20万,最后贷给甲80万。

  甲买了乙的房,乙获得了80万,暂时用不上,于是又存回了京州商业银行。

  又来了一个丙,他也要买房,也来找京州商业银行贷款,京州商业银行最后贷给他80万*80%=64万。

  丙买了丁的房子,丁收到了64万,也存到了京州商业银行……

  如此循环延续下去,我们来算算京州商业银行会收到多少存款:

  央行加印100万+乙卖房存入80万+丁卖房存入64万+……=500万

  央行最初存入京州商业银行的100万,最后创造了500万的存款,是原来的5倍,这就是货币乘数。

  我们来总结一下:

  从2008年之后,我国M2增长的主要动力与房地产行业的飞速发展有关。M2的投放给房地产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房地产的发展不断加速这个循环过程,最终导致房地产开发如火如荼,货币供给不断加量,房价越长越高。

  这一阶段货币增发的源头被称为“土地银行”。

  5. 超发的货币都落入了谁的口袋?

  在以外汇占款作为货币发行源头的阶段,超发的货币当然是进入了赚外币的企业和老百姓的手里。

  在以房地产作为货币创造源头的阶段,超发的货币大部分都进入了参与房地产发展的人群手中,也就是卖地的政府部门,房地产企业以及买房的居民手里。

  因此,当前货币超发的红利并不会体现到企业的利润上涨和职工薪酬增加上,甚至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也不明显,只有利用了金融杠杆,投资了房地产的人,才是这轮货币超发的赢家。

  6. 本轮货币超发何时结束?

  如今,随着美元加息提速,美联储已经开始讨论“缩表”。钱哥之前就讲过,所谓“缩表”,其实质就是从市场上收回货币。

  然而,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美联储的缩表还没有开始,中国央行的缩表行动其实已经悄然展开了!

  如上表所示,1月末央行的总资产是34.8万亿元,2月末下降到了34.5万亿,3月末继续下降到了33.7万亿。从1月末到3月末,短短两个月,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下降了1.1万亿元,下降了3%。

  这是中国经济的重大变化,如果你察觉不到,并且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小心亏钱哦!

  中国的基础货币,基本上是由“外汇占款”和“央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两种方式形成的,也就是上表中的橙色框和绿色框中的数据。

  下图是2014年以来,央行的“外汇占款”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的走势图。

  近年来,外汇占款在持续下滑,所以央行就通过“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的方式投放货币。所以,在过去三年,上图中的绿线是大幅上升的,通过这种方式,央行避免了降准。但今年一季度开始,绿线开始连续下滑。

  又如下图所示,央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操作”所投放的资金明显减少,从中可以看出,央行的确是在压缩资产负债表。

  换句话说,在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减少和外汇占款减少的共同作用下,央行控制住了基础货币,实现了缩表。

  在中美同步复苏、美联储在持续加息后走上“缩表”道路的大环境下,中国为了稳住汇率、抑制资产泡沫和经济“脱实向虚”等也需要适当减少货币投放。

  7. 央行缩表了,我们怎么办?

  央行率先缩表,释放出了上层在试图挤出金融泡沫的信号,哪个泡沫大,哪个杀伤力就越大。

  股市和债市这些流动性强的市场会对央行的缩表率先反应,率先下跌,头两天的股市“黑色星期一”就是一个先行指标。但好在这两个市场的下跌空间不会太大,毕竟高估的不多,有足够的基本面支撑。

  但楼市就不一样了,先是各种限购和限贷的行政措施,再加上这次缩表的货币措施,将大大抑制家庭部门的贷款需求,房地产抵押贷款的增速将会有所回落,这样一来势必会影响房价。

  归根结底,我们可以看出,央行缩表还是为了抑制楼市,打击楼市流动性,从而为经济转型赢得时间。

  具体到个人,流动性趋紧加上楼市调控,对你的购房计划影响还是蛮大的。按照以往的逻辑,房价会存在回调的可能。

  我们判断中国楼市的基本趋势不变,所以调控正是刚需族上车的好机会,你可以密切关注房价动向,在适当时刻出手。

  但是投资客,尤其是想炒短线,或者是现金流不充裕的,要清醒一下了,谁也不知道本轮调控何时退出,一旦你贸然抄底,小心被套哦!